
冷精密径向锻造空心驱动半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锻生产线材料利用率超95%、薄壁管大变径旋锻成型技术实现产品减重40%……在汽车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赛道配资策略平台,扎根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重庆建设传动科技有限公司,以一系列硬核创新产品与先进工艺,实现关键性能比肩国际水准,其核心工艺更入选《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(2021年版)》鼓励类领域,成为我国汽车核心部件进口替代与技术补强的重要力量。
建设传动。
这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崛起,正是德感工业园深耕优质企业培育的生动缩影。截至目前,园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2家,今年1月—9月,这些企业营业收入、利润平均增幅分别达4.53%、16.94%,营收利润率达4.24%,以“精而强”的姿态成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,为推动渝西地区先进制造业一体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身怀“独门绝技”,细分赛道上的“顶流”担当
展开剩余80%相较于行业龙头的体量优势,专精特新企业以深耕细分领域的专注、突破关键技术的执着,成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“硬核支点”。广州双桥(重庆)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酶法生产工艺,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,生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重庆江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将研发创新刻入发展基因,累计斩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21项、外观专利16项,以技术迭代筑牢市场竞争力。
广州双桥。
在德感工业园,这样数十年聚焦细分赛道的企业不在少数。重庆市春鹏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%,西南地区更是高达60%,成为细分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;重庆江增重工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,持续保持年均8%的稳健增长,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达18%,2024年销售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5%,在践行主责主业、持续巩固舰船动力核心配套的同时,企业贯彻技术领先、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,积极拓展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组等新产品体系,凭借164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(居全区制造业企业首位)的雄厚储备,不断开辟新蓝海,实现跨行业发展。
重庆江电。
数据见证“小巨人”的硬核实力:园区12家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深耕特定细分领域达22年,研发人员占比达24.55%,平均研发强度达5.42%,截至认定前,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件,累计参与制定国际、国家或行业标准37项。其中,重庆新承航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3379FC系列、F53超级双相不锈钢锻件等产品,强化了产业链关键环节,其“再生冷却夹层式喷管的制造”技术更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,在产业链“补短板”“填空白”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梯度培育赋能,精准施策助推企业站上“C位”
16年深耕不辍,重庆智展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在高速、重载、非标传动装置及锥齿轮研发制造领域跻身国内领先行列,累计拿下授权发明专利4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4项,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、航天、船舶等关键领域;重庆龙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近三年平均研发强度达4.75%,在电子级氧化铜、蚀刻液处置工艺等领域屡获发明专利,创新活力持续迸发。
企业的成长,离不开园区的精准培育。近年来,德感工业园系统梳理企业研发投入、销售收入、税收增速等关键指标,构建起分层分类的梯度培育体系,建立20家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、10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、3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库。通过严格落实时间节点、配备专人跟踪辅导、精准组织企业申报等举措,推动优质中小企业站上“C位”、加速成长。
春鹏。
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便是培育体系的受益者。其年产50万套REPS双冗余吸能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线实现“投产即满产”,全球耐世特首创的自动化改造CEPS生产线,让产能提升7.4%、每班操作人员减少6人、整体效率提升约36.6%,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厚植发展沃土,优质生态打造晋级“加速器”
“园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精准服务,让各项政策与补贴公开透明、高效落地。”重庆新西亚铝业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的话语,道出了企业的真切感受。2022年7月,该公司入选第三批工信部重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当年便收到240万元市级奖补资金,实打实的支持让企业创新更有底气。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集中涌现,核心密码在于优质营商环境。德感工业园坚持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工业企业(项目)机制,配备“一对一”服务专员,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,针对入选梯次培育计划的企业,组织专家团队上门开展个性化“会诊”,精准引导中小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道路。今年1—10月,园区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0场,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60余件。
江增重工。
“企业在园区只需安心搞研发、忙生产,其余的事情交给我们来解决。”德感工业园发展中心主任李浩表示,园区服务始终以成为企业晋级“加速器”为目标,让企业少遇阻碍、多获实效。如今,德感工业园已构建起从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优质企业培育梯队,在政府引导、市场培育、集群协同的多元动能驱动下,正走出一条梯度培育、特色鲜明的“专精特新”发展之路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。
通讯员 刘原原配资策略平台
发布于:重庆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